暴风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兵部郎中的秘密,全球殖道,暴风起,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事只有你我二人知晓,万无一失,若是你因此被撤职,我必保你后生无忧。”刘大夏正se道。
刘大夏离去后,周广甫思来想去,自己不过是往ri在部中,受了这位刘郎中几分看顾,当ri藏匿卷宗时又是因为郑和旧卷数十年无人查验过,自己想来即使报个遗失,也无多大罪过,可没想到天子竟会派西厂提督追查,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暴露,自己可经不住诏狱的手段,还是主动投首为好。
刘大夏此刻还不知道,同伙已经决定出卖自己,心中还在构思上书弹劾汪直的奏章:几位尚书都因弹劾西厂之事,被汪直党羽构陷,避居在家,此刻正是我辈一振朝堂风气,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之时。
汪直当ri将兵部遗失卷宗之事,回禀天子后,又添油加醋,使得天子对兵部一干人等的印象越发恶劣。
没想到数ri之后,西厂下属禀报,说有一名兵部小吏投首,说郑和旧卷是兵部郎中刘大夏私下藏匿。
汪直听后大喜,刘大夏竟敢私自藏匿朝廷档案文卷,况且又是天子急需之物。此人落到自己手里,正好一出多时怨气。
厂卫的动作很快,在取得周广甫的口供后,立刻将刘大夏逮入诏狱,这恐怕是西厂重开以来第一宗正常的案子,这的确不是冤案,而且在刘大夏的住处搜出了郑和海图卷宗,人证物证俱全,就算是再挑剔的言官,对此案也无话可说。
此事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轰动,当然也传到了几位避居家中的尚书耳中。
兵部尚书项忠听闻此事后,叹息道:“刘大夏此举虽出自公心,但毕竟是欺君之罪,私藏朝廷文卷也是大明律所不容,可惜了!”
首辅商辂闻之,苦笑道:“没想到刘大夏此人如此不智。”
王复和杨鼎的想法都是,刘大夏此人真是自取灭亡,如此下作的手段岂是君子所为,如今落到西厂手中,也是自食恶果。
张玄庆与沈静圆听说此事后,惊叹之余,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文官们对开海之事的阻力有多大,竟然有人冒着如此风险,藏匿海图。
李玄宗的反应倒是很特别,他在怀疑此事是不是汪直故意设下的圈套,让刘大夏跳进去。毕竟当时在兵部的场面,刘大夏对汪直恨之入骨的态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汪直也不是心胸宽广之人。可惜这次武当掌教真是冤枉汪公公了,汪直以往的名声确实不堪,但这回倒真是刘大夏自食其果。
兵部马侍郎对自己当ri的臆测,竟然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也不禁有兔死狐悲之感,毕竟都是兵部同僚,今ri遭厂卫毒手的是刘大夏,下一个说不定就会论到谁。
天子对兵部出现如此事件,深表震惊,吩咐汪直一定要严查此事。近年来朱见深虽然不太理朝政,但兵部毕竟是大明军事重地,收藏在此处的官方档案都有人敢私自藏匿,那大明的军机还有何秘密可言,况且这次还是监守自盗。
这让早就对文官们不满的朱见深,找到了发泄的借口,当汪直将此案审讯的结果上报后,处置的旨意很快就下来了:刘大夏私自藏匿兵部文卷,发回原籍为民。周广甫监守自盗,但能主动投首,罪减一等,免职为庶民,永不录用。兵部尚书项忠,识人不明,罚俸一年,以观后效。
随后,郑和海图旧卷整理完毕,送往宫中以待御览。
张玄庆也被召入宫中,天子与他仔细商议后,最后得出结论,此事无论如何是绕不开朝中文官的,造船、征集出海人员等事都不是一触而就的,在人力物力方面也不是一道旨意可以达成的。
正一道掌教乘机向天子进言,若是天子能下旨抚慰那几位目前被弹劾,避居家中的老臣,
那么在廷议开海之时,他们必然有感于天子恩德,不会出言阻拦此事。
天子觉得张玄庆的建议,确有道理,于是传旨于几位老臣,命其恢复正常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