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46 章(【不识抬举】...),嬉闹三国,春溪笛晓,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丕说道:“仓舒年纪太小了,怕路上出什么意外。”曹丕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带上曹冲不太妥当,十几岁的小子身体还没长好,病上一场说不准命就没了,去年不就是这样?何况曹冲这文不成武不就的,旁人放个冷箭他恐怕都躲不开。
曹操见曹丕一脸忧虑,瞧着有那么点当哥哥的样子,便笑着说道:“我只说他若吃得了苦就考虑带上他,又没说肯定会带,到时看看情况再说吧。若是此行会有凶险,就不带他了。”
曹丕听曹操这么说,也知道自己是想岔了,以曹操对曹冲的喜爱,自然不会让曹冲涉险。
荀对曹冲跟不跟去打荆州倒不怎么在乎。
荀出身世宦之家,自幼饱读诗书,对曹冲送给他们人手一本的《伤寒杂病论》比较关注。
这种装帧方式,这种纸张材质,简直让荀耳目一新。
他家中也收到过曹丕让人送来的纸,只是纸这玩意对普通人来说挺稀奇,对他们这些人来说也算不得多珍贵,纯粹是平日里用得不多罢了!
现在拿到这么一套分量不小的书,再看看里头所涵盖的内容,荀顿时响起曹冲说过这纸张成本十分低廉,甚至能用来印刷书籍!
听曹冲空口无凭说印书,跟真正拿到这种装帧良好的新书,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回到邺城后,荀便忍不住对曹操说道:“我觉得医书虽然该印,但别的书也不该落下。”
哪怕是用抄的也好,好歹也多抄些儒家经典。
如今世道那么乱,比之孔子所在的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不遑多让,仗固然是要打的,文教之事也不能落下!
若是不能将礼乐教化捡起来,便是统一了天下,又如何将它治理好?
见荀脸上带着几分急切,曹操笑着说道:“你与崔琰他们商量商量,看他们要不要选几本书出来印刷。”
荀点头。
崔琰出身清河崔氏,又是曹丕老师,向来得曹操看重。
荀走后,曹操读起了许都那边的来信。
写信的人是个老熟人,郗虑。
郗虑在信中写孔融对曹操多有不满,经常聚众议论朝政,最近更是时不时讽刺曹操几句。
这也不是孔融头一回干这种事,以前曹操出征他就经常泼冷水,不是说“对方人这么多咱打不赢的吧”就是说“名不正言不顺这仗肯定不好打”,曹操读完信后冷哼一声,对孔融这家伙不是很满意。
当然,曹操也知道郗虑与孔融有点矛盾,这些话未必能尽信。
郗虑是北海郑玄的学生,而孔融当过北海郡守,对郑玄十分敬重。郑玄把独子派去给孔融打下手,结果孔融被黄巾军围攻,郑玄儿子去解救,最后孔融没事,郑玄儿子反而死了!
照理说有这么一重关系在,郗虑与孔融应该交情不错才对。偏偏有次献帝与两人坐一起聊天,献帝问他们觉得对方怎么样,孔融便借用他祖先孔子的一句话来回答:“可与适道,未可与权。”
孔子的原句是这样的: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这是孔子认为的四种境界:共学、适道、立道、权变。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跟你一起共同学习道理的,不可以一起去干实事;可以跟你一起去干实事的,不一定可以一起把事情干成;可以跟你一起把事情干成的,不一定能权衡变通、从容应对各种变故!
再简单点来说,就是孔融觉得郗虑在第二层,到不了第四层!
俗称“这家伙不太行”。
郗虑听了顿时就来气了,当场冷笑一声,说你老孔在北海郡干一把手的时候啥事没干成,百姓流离失所,政令根本发不出去,你难道就到了第四层?!
两个人当着献帝的面就吵了起来,相互揭短揭得叫人叹为观止。
这事曹操还居中调停过。
至于效果怎么样,看这信就知道了,至少郗虑没接受调解!
孔融的话,曹操估计也没有,毕竟这家伙估计对他满肚子不满。
只是孔融乃是孔家子弟,孔子的二十世孙,在文人之中威望颇高。这些读书人一个两个不干正事,没事就爱凑一起谈天论地,说起话来肆无忌惮,你要是没个好由头就直接诛杀他们,其他人能骂到你遗臭万年!
曹操揉揉太阳穴,觉得脑袋又隐隐作痛。
孔文举,不识抬举!
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也没见做什么大事,一天到晚都不消停!
早晚有一天,他要来个杀一儆百,告诉这些家伙他没有不杀读书人的坏习惯。
与此同时,远在许都的孔融从朋友那里得到了一叠新纸。
文人圈子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邺城与许都离得不算太远,又因为曹操的存在而往来得十分密切,邺城那边出了什么新鲜事物很快便能传到许都。
曹冲给徐干、刘桢等人提供起新纸来基本是不限量的,但凡他们提出想要赠送给哪个亲朋好友,曹冲都会一口答应。
于是在曹冲蔫耷耷带着功课搬去玄武池的同时,一刀新纸从邺城顺利抵达许都。
孔融摸着那顺滑漂亮的纸张,很难相信朋友在信中所说的“成本低廉”。
这么好的纸要是成本低廉,谁还会用竹书和帛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