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38章:九月,赵元偲赵弘润,贱宗首席弟子,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至九月上旬,宋郡的战况逐渐变得激烈起来。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庆王党占领的「乘氏」、「钜野」、「昌邑」、「东缗」这几个县,宋郡义军的暴动愈发频繁。
相比较之下,占领了「成武」的雍王党贵族私军,以及占领了「己氏」、「虞县」、「单父」、「下邑」等地的肃王党贵族私军,亦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北亳军的反击。
宋郡的叛军「北亳军」,不同于天底下绝大多数的叛乱军,它并非是一支窝在老巢内的叛军,它在宋郡有着非常根深蒂固的民众基础,仿佛大部分的宋郡人都愿意给北亳军打掩护。
而北亳军的战斗方式,亦让魏国贵族私军吃尽了苦头。
比如,若北亳军决定袭击金乡,可能在短短一两日内,金乡县境内就会聚集十几支乃至几十支人数不一的义军,好似群狼战术般对庆王党贵族的私军展开攻势。可当庆王党贵族从昌邑调来援兵后,这十几支乃至几十支义军,就顷刻间一哄而散。
事后,若庆王党贵族私军的兵将仍欲追击,那么最好的可能,就是像曲梁侯司马颂那样,找到一窝北亳军的据点,若是运气差点,可能找到的只是一个无辜的村落。
在「金乡屠民」事件发生之后,贵族私军对于这种不知是良民还是北亳军据点的村落,可谓是退避三舍,谁也不敢再下令缉杀,生怕牵连责任。
而这就助长了北亳军的气焰,同时也使得几路魏国贵族私军被打得龟缩在占领的城池内不敢露头——其实并不是他们无法战胜北亳军,而是他们生怕杀错人,担上责任。
对此,赵弘润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他远在大梁,根本不清楚宋郡那边的状况,总不可能丢下婚事跑到宋郡去对付北亳军吧?
话说回来,鉴于宋郡的这种局面,朝廷已经初步拟定了派往宋郡的精锐军队,即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镇反军。
也不晓得是不是「镇反」两字的番号,让朝廷优先考虑了南梁王赵元佐;还是说,是雍王弘誉在支走庆王弘信后,有意将南梁王赵元佐这位支持庆王弘信的叔伯也支走,进一步削弱庆王党在大梁的影响力。
而除了南梁王赵元佐麾下的镇反军外,大将军韶虎亦可能率领一部分魏武军,进驻宋郡。
当然,是主要负责平乱的南梁王赵元佐不同,大将军韶虎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梁鲁渠」的畅通,换而言之,韶虎麾下的魏武军,主要负责驱赶宋郡北部、梁鲁渠经过的一些宋地县城,若无意外的话,并非是平乱的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令南梁王赵元佐与大将军韶虎准备率军前往宋郡的军令,即不是出自「上将军府」,也并非出自「兵部」,而是直接从垂拱殿下达的。
这也意味着,雍王弘誉已在逐步削弱「上将军府」与「兵部」这对老冤家在朝中的职权,原因很简单,因为上将军府的政治立场偏向长皇子赵弘礼,而兵部的政治立场偏向庆王弘信。
临近九月中旬时,魏国襄邑县境内,有几处田地的稻谷被人故意放火焚毁。
待襄邑县县令惊恐地将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对此格外关注,当即下令梁郡、颍水郡各县提高警惕,令当地县令组织县兵、乡勇巡逻,防止有贼人破坏秋收。
赵弘润在得知此事后,大摇其头。
他也觉得这很有可能是宋郡的北亳军潜到襄邑一带纵火,企图烧毁魏国今年的收成,尽可能地阻止魏国在秋收之后,有了足够的军粮派遣精锐军队前往宋郡。
但话说回来,这个办法的确是有点蠢。
原因很简单,因为北亳军根本没办法派太多的人手过来焚烧田地,各地的县令又不是傻子,如果得知一大波人蜂蛹涌入梁郡与颍水郡,肯定会上报朝廷。
可若是派的人过于少,那烧得过来么?
更要紧的是,在魏国得到了三川郡与上党郡后,颍水郡已经不再是魏国最主要的产粮地,在三川郡、尤其是在上党郡,魏国已开辟了无数的良田,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北亳军而影响了当年的收成?
毫不夸张地说,除了那些被焚毁稻谷的地方贵族或平民会因此损失惨重外,这件事对于魏国而言,几乎是不痛不痒的。
也可能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层,除了襄邑县被人烧毁了一些田中稻谷之外,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多半是北亳军的渠将们也意识到这个措施的确是有点蠢。
九月十一日,赵弘润与弟弟桓王赵弘宣,诸宗卫与介子鸱、温崎、周昪等人,以及雀儿等一干夜莺,前往大梁东郊那一片连绵的山丘。
而在这些山丘中,在其中一座丘陵上,有着赵弘润的六王叔怡王赵元俼的灵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