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壶斋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07白河早春1,崎路行,青壶斋主,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他男孩们用耙子和扫帚把田里的盐扫到一处,然后盛进大簸箕,挑到田头堆起小小的盐堆。这时盐田里的人多了一些,虽然已是年节,小户盐民还是不愿放过一个没有雨的日子。每户盐民都有分给的田地,大小不一,不过这整块盐田全是张家的产业,所以平日里都有监工。现在快过年了,只有几名监工懒懒散散地在田边荡悠,不过,时常却能看见官差。小明不解,待转过一圈后,又问了一大串。这才知道,盐田都是归泉州府管的,过年人手稀少,张万发的田又大,怕人偷盐,于是常有官差巡视。小明记起了昨晚的胖子和瘦子,那两个糊涂虫,倒还替他找了份工。真像同伴们说的,这天的确轻松,中午有人送饭,男孩们和监工坐在一处,那些监工也不太搭理他们。小明挺满意,这里干活还不错,就是没工钱,等过了年再打算吧。
张家祖上原本是泉州一带的地主,张万发却转农从商,用家族的田地在府台名下开起泉州第一大盐场,知府每年从白河滩盐场收缴的盐税不下万两,自然对张家盐场大加扶持。可张万发本人倒不是个注重小节的人,虽然家财万贯,家中历经几代的房屋至今也未加修缮,衣食住行更是不讲究,四十来岁的大胖子,在家就拖着一件掉了色的缎子棉袄,叼着一根黄铜水烟,杂碎琐事总是记性不好,所以对仆役从不苛刻,不过听说这小眼睛小胡子的老爷算起大帐来谁都比不过。几日后,过年了,盐场全部停工,小明他们便在张家做些挑水端盘子的杂役,年节里人多事杂,小明在厨房里进进出出倒是乘机大饱口福。
元旦一过天气放晴,初五的早上,红光满面的张万发吃完汤圆,对走廊里晒着太阳管家说道:“老梁啊,我看明天开工吧。”
初六清晨,小明口袋里塞着一小包山楂条,和伙伴们有说有笑地来到盐场。小风轻轻地吹着,半尺来深的盐水泛起涟漪,小明与阿良一人一根绳子在并排的两块田里一边转一边聊天,朝霞明媚,盐田里的人越来越多,许多盐民家的孩子也和他们一起劳动。
“吃山楂。”小明从怀里摸出一根山楂条递给阿良。
阿良刚把山楂放进嘴里,忽然皱了皱眉头。
“怎么啦?”小明问道。
阿良指了指田头正走过来的两人,一高一矮,都是十五六岁年纪,“他们常来欺负人。”小明不由得看了他们几眼,却撞上了高个少年的眼睛,那少年与同伴说了几句,便朝小明他们走过来。这时小明和阿良走到一条槽的尽头,向两边分开而去,少年横穿过一块田,对小明喊道:“哎,你新来的?”小明点点头。
“你过来。”少年好霸道,可看着身强力壮,不好惹的样子,小明慢吞吞地挪了过去。
少年一把扯掉小明手里的绳子,随手朝水里一扔,斜着眉毛道:“大年初六就知道偷懒?”说罢朝刚才与他一起来的少年打了一个手势,“小峰,拿个大的来。”片刻,那个矮个黑脸的少年扛来一根又长又大的木耙,递给高个道:“阿亮哥,给。”一边朝小明挤眉弄眼地瞥了几眼。
“拿着,该干什么干什么。”
“我没干过这个。”小明拎起比他高好多的大木耙。
“看着,这样。”少年把他朝旁边一推,小明差点摔倒。少年随便用耙子推了几下,便交给小明道:“好好干,别想偷懒。”转身便走。小明抓起一手握不过来的木耙,重得要命,根本没法使,正在暗暗咒骂间,那少年又转了回来,“你过来。”他朝小明喊道。小明很不情愿地走过去,大概少年看出他一脸不满的神情,嘴角露出一丝狡桀的笑意,拉起木耙的上头,说道:“用两只手,一上一下,抓紧,然后向前推——”“推”字还未说完,他用力将木耙向前一送,小明没准备,脚下一滑,没站稳,向前一冲,脸朝下跌在盐田里。只听耳旁传来一阵哄笑,小明一摸脸扭头望去,四五个少年正指指点点地看着他一身盐水的坐在地里,那个黑脸也在中间。“阿亮,别和他一般见识。”
高个少年拍了拍手,撇撇嘴道:“走吧走吧。”
阿亮,好像听过。小明隐约回忆起刚到这里的头一天晚上看见阿申手臂上的淤血。他回头看了一眼阿亮,只见他正与几个监工在田边说笑,于是低头操起大家伙慢慢地推着,衣服湿了,风吹来小明直打颤,冷不丁打了几个大喷嚏,赶紧加把劲劳动,好聚些热量。可惜了那包山楂条,浸了盐水大概已经咸得不能吃了吧。
好不容易等衣服干了大半,用手一弹也能洒下不少盐来,日头高了,住得近的回家吃饭,也有妻小送饭的。小明远远望见张家的送饭人挑着大大两筐饭菜朝这边走来,大家放下工具,聚到田边。小明和阿良坐在一处。小明一边大口扒着饭,一边向阿良询问着几个少年的事。据阿良说,这带头少年阿亮是养济院里头年龄最大的孩子,听别人说是从家里逃出来的,生性很不安分,来养济院后和几个年龄相仿,臭味相投的男孩子很快便混熟了。阿亮仗着个子高力气大,渐渐成了这些男孩的头领。从前还在盐场做工,后来便常和泉州地盘上的地皮无赖混在一处,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事情是家常便饭。最可气的是阿亮一伙最喜欢欺负弱小,特别是新来的孩子。眼看这些人年纪渐长,越来越有地头蛇的架势。小明听了,心中暗自记下,日后必当小心翼翼,且莫招惹了这些人。
早上被盐水湿了衣服,到了晚间,小明觉得四肢酸痛,口干舌燥,好似是感染了风寒。第二日果然发起烧来。于是,便没有去盐场上工,在床上躺了两日。好在病得不重,第三天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小明想起,过年的时候,张万发给养济院里的所有人都送了些压岁钱,虽然不多,但也够买几本书的了。自从逃离桑园村后,便没有温习过功课,黄先生送的书又给弄丢了,不如趁着今天去市集上看看。
小明揣着些铜钱,满心欢喜地来到闹市。这是第二回来这里,上回偷包子的事情还记忆犹新,可这回不同了,身上有钱,走路也觉得自信。小明找到了一家书局,里头有很多新出的板印书,随手一翻,竟然都是章回本故事,但想起黄先生说,这些闲书最是误人子弟,切忌沉迷其中,便放了回去,转身拿了一本《论语》,并一本《诗经》,付了钱出来。店家见他小小年纪便好学,且言谈甚有礼貌,便又赠送了一本《楚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