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五节 霉运连连,来自瓦歌世界的琥珀,读书之人,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来自瓦歌世界的琥珀 !
几个月不见(虽然按照陆五的时间标准是好几年了),任健的脸深深的憔悴了下去。说句实话,现在的他和之前丢失掉那份合同,可能要坐大牢的时候状态有点相似。只不过那个时候任健是因为酗酒和失眠,而这一次则是纯粹的焦虑。
两个人坐下后,任健开始把之前在电话里说过的事情重复了一次。当然了,这一次没有隔着电话,所以他说的比较细致和周详。没有跳过那些比较复杂烦琐的部分,而是将所有的细节都说清楚了。
其实事情也就那么回事。虽然临邑国早就消失在历史之中了,但是这并不妨碍现代的某国将自己视为临邑的继承者和后人。这么一个玉玺也许对中国人而言只是一个“有价值的古董”,最多只能说有着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但是对于别人来说却还要加上一个“政治价值”。所以人家的政府盯上了这个玩意。在这种半公开的政治诉求中,对方只要肯出价,最终一定是能得到玉玺的。不幸的是,别人付出的价格不一定是钱,甚至可能根本不是钱,而是其他一些普通人了解不到,也不会去接触的东西。比方说一次支持,一个经贸协议,亦或者一个购买合同什么的。总之,当政府之间达成协议之后,类似于陆五这种“物主”就被直接无视掉了。反正你不可能对抗政府。
也幸亏他们给玉玺上了保险,虽然这种事情保险公司不会全额赔付,却也多多少少赔了一点回来。当然距离之前的估价,也就是一个亿,那就天差地别了。
说起来,现在的任健真心后悔上什么电视节目啊!要是不上那个什么节目,名声不传,现在不就没事了吗?到时候哪怕被人知道了,那也是下一个物主乃至于下下个物主的事情了。这可是一个亿的钱呢!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玉玺已经不可能收回来了。古人所说的“财不露白”果然是经验的总结,为了深刻体会这句话的涵义,任健和陆五可是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
玉玺的事情也就这样了。面对这种情况,任健也只能套用一句网络上的词“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绝望啊”,真的是所谓求助都无从求起。谁叫这是人家的国宝呢?说句实话,假如传国玉玺现在突然出现在某个友好的国家,中国也肯定会不择手段去求取的,不是吗?
任健长吁短叹,直怨自己当初考虑不周。不过说实话虽然此刻后悔,但是这个错误却真心很难避免。不管是两个人中的哪一个,其实都对古玩市场不甚精通。虽然说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神州大地一轮收藏热潮可谓越来越高。但是不是这个行业的人,对里面的门门道道也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般。最多只拥有作为购买者(收藏者)的常识,还局限于“不要被假的古董骗了”这个档次。但是作为出售者,他们知道的就很有限了。当然了,不管是陆五还是任健都不是收藏热潮中的一员,对他们来说,把古董换成钱才是正经。
这事其实不怪任何人,不管是玉玺还是其他的古董买卖(前面说了,遭到了警方掀起的查处风波),只能说完全是运气的问题。不管陆五在不在,最后的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其实卖古董的事情并不是重点。毕竟这事情虽然说并不算一帆风顺,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收益,却也不能说是谁的责任。而钢铁厂的事情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谓商场如战场。如果说将其比作任健进入商场之后的第一次战斗,那么毫无疑问,这一次战斗显然是以惨败收场。
不是一般的惨败,简直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全军覆没。
前面说过,W市的钢铁厂是一个国营企业,早年也曾风光一时。甚至在上个世纪的破产潮都顺利的顶了过去。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有企业几乎都进入了两极分化的模式:要么变大变强,要么就逐渐没落下去。
而W市的钢铁厂无疑就是后者。
钢铁厂的没落并不是因为摊上一个腐败的领导班子,一个个伸长手臂拼命捞,“富了方丈穷了庙”。也不是因为某个决策失误导致重大损失,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工厂无法维持。更不是什么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导致工人们都纪律涣散,无心工作,最终让整个工厂衰朽下去。它的没落,更加确切的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
如果将钢铁厂比作一个人,那么它的没落与其说是患了一场病,不如说是不可避免的衰老。每一个阶段看上去好像没太大差别,很多风雨都顺利的顶了过去,但是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它不可避免的没落下去。将其表面原因进行总结,那就是工艺陈旧,技术落后,人员老化,最终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如果深层去分析,归根结底来进行分析的话,那就是这种中小规模的钢铁厂先天不足。如果它不能利用过去的时间和机会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益的优势话,那么注定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是整个中国的大环境所决定的。
所以,当中国政府决心要淘汰落后产能的时候,钢铁厂最后的支柱,也就是W市政府的支持也消失了。钢铁厂也就彻底完蛋,被卖掉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定要争论的话,无非是卖给谁,怎么卖的问题罢了。
可惜的是,正如之前说的,钢铁厂本身已经没救了。任何人如果想要的目标是进入钢铁行业的话,那么买下这座钢铁厂可谓下下之策。因为想要拯救钢铁厂,唯一的方法就是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把钢铁厂旧的设备给拆掉,换上新的设备。如此才能实现盈利的可能。可是这个改造投入的成本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可以说就是全新的建造了一座钢铁厂。既然又何必买下它呢?更别说和很多国有企业一样,它的历史包袱很重,有大量老人需要处理,厂里人事关系也很复杂。想要处理好这些东西,肯定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所谓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做。在权衡之后,每个人都能看出,与其花费巨大的成本去改造钢铁厂,不如直接自己新建一座得了。而且没有历史包袱,等于一张空白画布,什么都可以自己画。不必处理安抚那些令人头疼的老员工,不必对付那些油滑又麻烦的中层干部,更没有什么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说债务纠纷什么的。
所以对钢铁厂有兴趣的人,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那些厂房、设备和技术人员。相反,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钢铁厂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