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活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章登莱独绣春一方,大明皇弟,老山活着,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厚炜到了一片工人最密集之处,突然有工匠大声喊道:“卫王殿下,万寿无疆!”
立即引起一片热烈的呼应,整个河边都响起“万寿无疆”的喊声,这些以前低贱的匠户、军户在登莱找到了自己的乐土。
他们在这里能靠着自己的劳动养活家人,没有其他地方随处可见的压迫,他们第一次知道了温饱和尊严是什么,而且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这位殿下在,他们的子女也能在此安居乐业。
朱厚炜心中也很激动,生活大明最底层的百姓是多么的淳朴啊,仅仅是稍微改变了生活状况,给予了他们一些尊重,自己就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拥戴。他微笑着对着四周抱拳表示感谢,引起更热烈的呼喊和鼓掌声音。
朱厚炜挥手向欢呼的人们打着招呼,慢慢的一行人来到了最里面的一个船坞,这是最早施工的新式风帆战舰。如今工程已经开始进入了栖装阶段,即使是这样,这条船已经展现出她优雅的外表。
站在船台上,所有人都如痴如醉的看着这前所未有的帆船,跟在身后的卢义忍不住嘟囔一句:“殿下,她可真漂亮!”
朱厚炜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是的,她的确很漂亮!哪怕还在船坞里,她古朴优雅的外形,狭长亮白的舰体,高耸入云的桅杆,圆润大气的线条,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古典神韵,路过的人只要看到第一眼,也被她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便不由自主地向她走来。
今年六月份她将正式下水服役。该舰长五十五米,舰宽十一米,排水量五百二十吨,将会编配八名军官,三十名舰员,这条首舰主要用于培训大明海军学员航海基本技能,每次航海训练可容纳四五十名海军学员。
它有前、主、后三个桅杆,上面布设了二十面帆,能根据风浪大小和风向情况调整各面帆的使用,推动舰船前进。根据有经验的老船匠估计,这条帆船至少可以达到十四五节的航速,比现在大名最好的帆船足足快了三倍以上。
旁边的朱河看到朱厚炜迷醉的样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凑近朱厚炜说道:“殿下,要不您给她起个名字吧。”
“是啊!殿下,这么好的船,一定要取个好听的名字。”马三炮也神情兴奋地附和道。
众人纷纷附和,马上就有手脚麻利的人拿来纸笔,抬来桌子,磨墨的磨墨,摊纸的摊纸,怎一个殷勤了得。朱厚炜提起笔沉吟了一下,然后刷刷写下两个两尺见方的大字。
等朱厚炜潇洒的歌下毛笔。大家凑过来一看,只见宣纸上写着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起点。
这名字有些出人意料,大家用不解的眼光看着卫王,朱厚炜露出一个自信的微笑,他环指了一下四周,大声说道:
“父老乡亲们,这里就是我大明海军的摇篮,正是有了你们的努力,他将孕育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这就是我大明海军的起点。所以本王就用起点这两个字,见证这辉煌的一刻。历史将铭记你们做出的贡献,他就是一座丰碑!”
“大明万岁!海军万岁!”
朱厚炜的话远远的传了出去,船厂里面所有人都朝这边欢呼雀跃,人们都为这一刻感到自豪,很多人还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曾几何时,这些大明的工匠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难以忍受的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在这里,没有人歧视他们,相反,这位殿下把他们视作肱骨,给予他们最好的条件和礼遇,以至于他们现在在登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欢呼声中,朱厚炜兴致勃勃的上舷梯,登甲板,环顾四周,木质的甲板,铮亮的中国红漆的扶手、栏杆,光亮的铜器,所有源于华夏风格的设计,无不散发着这个东方大国的古老神韵。如果不是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怎么也无法将她和“军舰”联系起来。
甲板正中央,是一幢七尺见方的小木屋,那也是“起点”号的驾驶室所在。正上方,镶着一串铮光锃亮的铜质汉字——荣耀即吾命。这是大明新海军的信条,体现了大明海军的军人大无畏的勇气。意思是:“不成功,则成仁!”
船艏左右两侧有两根铜柱,这家伙两头大,中间细腰,流线优美,上面磨盘有六个孔,仔细看去,马三炮好奇地伸手试了试,可转动,马三炮挠挠头,不明白这是干什么用的,他虽然年轻,也是个老水手了,马三炮疑惑的问道:“殿下,这是干嘛用的?”
眼前的设备在后世帆船上有个术语叫“莫宁内德”,这条船上共四根,前后甲板各两根。看到马三炮转动磨盘,朱厚炜笑着解释说:“呵呵,三炮,没见识过吧?这是专门用来调整风帆的绞盘。”
的确,这是后世大型帆船上才有的特殊绞盘,主要作用是根据风力风速和升降风帆的高度,通常需要二至六人才能操作。
朱厚炜拍拍这种铜制的特殊绞盘,继续说道:“马三炮,这可是个力气活,插上木棒就可以像推磨一样把帆升起来。”
“哇!原来是这样用的。这可设计的太巧妙了。殿下,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思妙想?”马三炮口无遮拦的说道。
朱厚炜拍了他的脑门一下,笑骂道:“咋能像你!长着这么大的脑袋,成天就惦记着吃。”
此言一出,引得众人哈哈大笑。马三炮一点也不脸红,挠挠自己的脑袋傻笑着说道:“呵呵,俺脑子笨,想不明白。有殿下想就行了,俺就在后面打打下手。”
“没出息!”朱厚炜被这家伙气乐了,笑着又敲了他的脑袋一下。
众人走进驾驶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舵轮,这也是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设计,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舵轮的出现使得这个帆船更容易操作,舵手可以在室内操作,既轻松又不用经受外面的风吹雨晒。
驾驶舱三面都安装着玻璃窗户,现在的玻璃产量更大了,不过像这样的平板玻璃还很少,在民间还没有普及。玻璃厂使用锡液浮法生产玻璃,每个月的产量还很有限,价格也高得离谱。
甲板下面是船舱,由于现在还没有配备相应装备,船舱内目前显得很宽敞。在学习室、会议室,陈列着望远镜、地球仪和六分仪等航海仪器设备,仿佛置身于一个移动的航海学校里。
这条帆船的先进性是这个时代想象不到的。船上不仅有舒适的休息室,还配备了冷藏室和医务室,尤其是,医务室配备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它将给舰员们提供了良好的医疗环境。
参观完甲板和舱室,大家依然兴致不减,又来到了船坞的底下,三十几个船匠正在船底作业,他们正在龙骨的中央安装一个像鱼鳍样奇怪的东西。
卢义走过去敲了敲,竟然发现这玩意儿是铜制的,卢义好奇的问一名正在作业的船匠:“老师傅,这玩意儿是什么,怎么安在船底下?”
那船匠咧嘴一笑:“小伙子啊!这可是殿下的发明,这玩意儿叫做平衡鳍,有了这玩意儿,风浪再大,船也很难翻覆,瞅瞅,这外面包的是铜,里面全都是铅,这样船的重心就下移二三米了。不过,船的吃水也深了不少。在大海里就没有问题,安全第一嘛!”
卢义虽然不是太明白,但他也知道,船的重心越低,船跑的越稳,他又指指船两侧木制的两个鱼鳍状的东西问道:“老师傅,这两块板又是干嘛的?”
这位老船匠是个很热情的人,见这小伙子感兴趣,便也打开了话匣子,他放下手中的活计,带着卢义、马三炮等人在船底参观,他指着每一样新玩意儿对大家说道:
“这个呢叫减摇鳍,我们做过试验,有了这玩意儿,可以降低船身的摇晃程度。呵呵,看到这两个洞没有,这个叫做减摇水柜,有了这个也可以降低船身纵摇的幅度。这最前面的突起叫做球鼻艏,殿下说可以提高船速,不过俺现在还没整明白。殿下说是那就是了……”
朱厚炜恰好这时过来,听到这老头瞎咧咧,便笑骂他:“老张啊!你瞎说啥呢?本王说是那就是,你们自己不动脑筋啊!”
“殿下,哪能呢?俺们也做过试验,装上这玩意儿,您说的效果不明显。呵呵,俺还是弄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可能要到海上才能够看出效果。”这姓张的船匠倒也不拘束,笑嘻嘻的答道。
朱厚炜只要谈到技术上的问题,便来了兴致。他招呼一帮船匠过来,直接坐在堆放在底下的木头上指责球鼻艏,在地上写写画画跟大家解释:
“你们可别小看这球鼻,作用可大了去了。首先它可以减少兴波阻力。航行时球鼻艏形成的波系与船艏形成的波系相互叠加形成有利干扰,降低船舶阻力。另外作为艏尖压载舱的一部分,为降低船舶的纵摇频率起到了一定作用。等将来技术发展了,你们会发现,他还会有更多的作用没有开发出来。”
说到这里,看见大家茫然的眼光,他叹了一口气,这涉及到流体力学,这些人无法理解也情有可原,这个时代的船匠往往是凭着传承下来的经验在工作,不懂得总结和归纳,所以进步的速度很慢。
朱厚炜叹息一声说道:“你们啊!一定要多学点文化,否则造船技术就不会进步。把你们的孩子们都送到航海学校里去吧,将来你们的孩子有了文化,就会真正的理解什么叫做造船,本王也会授予他官职。五品六品都不在话下。”
“真的!”姓张的老头问道。
“放心吧!本王从不诳语,说到做到。”
那张姓老头转过身来拍着自己孙子的脑袋,喝骂道:“听到没有?殿下说了要多学文化,咱家里还指望着你光宗耀祖呢!就知道天天逃学,下次再敢这样,抽不死你……”
那十五六岁的少年左躲右闪,口中还反驳道:“爷爷,您干嘛光打我?您的儿子也逃课了!你怎么不揍你我爹?”
旁边一个中年汉子臊得满脸通红,喝骂一声:“臭小子!竟敢编排你爹!”
话音未落,后脑勺也挨了一巴掌,他回头一看,发现是自己的爹,苦着脸说道:“爹呀!您干嘛打我?现在这么多人,您也得给儿子留点面子……”
“屁个面子,你这个当爹的不带个好头,这么大了还敢逃学,俺抽不死你……”
这一幕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赶紧上去劝阻。船坞里欢声笑语一片,看到这热火朝天的一幕,朱厚炜如饮醇浆,心里甜滋滋的。
……
弘治十九年(1506),北京紫禁城。
这天一大早,大太监王玉轻手轻脚地走进乾清宫大殿,同往常一样准备去乾清宫当值。正在这时,乾清宫正寝之室传来了轻轻的啜泣声,他透过虚掩的大门向里面张望,只见张皇后的脸上大滴大滴的清泪溢出她的眼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