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抹记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尾声(中),红色莫斯科,涂抹记忆,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米沙难道你不知道如今所有的部队都存在兵员不足的情况吗?”朱可夫听到索科夫提出的条件有些不悦地说道:“这种时候我到哪里去给你补充兵员?”
“元帅同志”索科夫心里很清楚仗打到如今的份上依旧保持进攻态势的德军不过是强弩之末他们随时有可能被反攻的苏军打得溃不成军。如果自己的部队得不到补充那么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斗中就无法成为战场上的主力因此他厚着脸皮对朱可夫说:“麻烦您想想办法如果您能再给我补充一*人我可以率领部队一直打到别尔哥罗德城下。”
假如索科夫只是笼统地说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会如何如何对他所提出的请求朱可夫会采取忽视的态度。但听到对方提到了别尔哥罗德的地名朱可夫不禁踌躇起来作为新的战役制定者他自然知道苏军下一步的进攻重点就是重新收复哈尔科夫。要想成功地控制哈尔科夫就必须先占领别尔哥罗德。
***格勒保卫战中索科夫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他的部队是非常善于打防御战的能以最小的**取得最大的胜利。而在这次库尔斯克会战中索科夫再次用一连串的胜利向所有人证明他不光是一名善于防守的将军同样也是一位懂得进攻的指挥员。
正是因为如此朱可夫在得知第19装甲师被歼灭后就开始考虑等展开对别尔哥罗德的进攻时是否应该派索科夫的部队担任主攻任务。他之所以让索科夫调两个师到普罗霍洛夫卡城外参与对德军的最后攻击就是想亲眼看看索科夫的部队是否能当此重任。
“米沙”好在朱可夫并**纠结多长时间便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我在明天之前可以给你补充一批兵员。但这些都是**任何经验的新兵没准其中很多人听到枪声就会吓得趴在战壕里不敢动弹。你有把握在几天内把他们训练成一支能和敌人战斗的部队吗?”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把一群**任何战斗经验的新兵训练成能打仗的战士这个任务的难度简直就是s级。但索科夫考虑到部队最近减员严重急需补充新的兵员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朱可夫的提议:“好吧元帅同志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这些新兵训练成能打仗的战士。”
朱可夫对索科夫的这个答复感到非常满意他微笑着点点头随后说道:“既然我们已经谈好了交换条件那你的两个师什么时候可以赶到普罗霍洛夫卡城外?”
“元帅同志我的步兵第254师如今就在普罗霍洛夫卡城的西南方向向旗卫队师的阵地发起攻击。”既然朱可夫同意给自己补充兵力那么抽调两个师去参加普罗霍洛夫卡城外的战斗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待会儿再派福缅科少将的步兵第84赶过去。”
索科夫刚放下电话旁边的萨梅科就激动地问索科夫:“司令员同志朱可夫元帅有**说给我们补充多少的兵员?”
“具体给我们补充多少兵员元帅同志并**说。”索科夫觉得有必要给萨梅科打个预防针免得等补充兵员赶到后萨梅科因此而失望:“但这些新兵都是刚招募的**任何战斗经验。没准一个炮弹落在附近他们就会被吓得四处逃散。”
谁知萨梅科却并不在意***咧咧地说:“司令员同志没关系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打仗的。等我们打上两仗这些新兵就能变成老兵。”
见萨梅科如此想得开索科夫也不再唠叨他心里开始考虑等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想什么办法重新回到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
凭心而论在卫国战争后期的几位方面军司令员里索科夫最看不起的就是瓦图京这位大佬在库尔斯克会战开始后根本搞不清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只能在所有防御地段上平均使用兵力从而导致下属的各集团军兵力过于分散当遭到德军的重点进攻时防御部队很难有效地阻止德军的推进。
“军事委员同志”索科夫打发萨梅科去联系福缅科少将将步兵第84师紧急调往普罗霍洛夫卡城外。等萨梅科走开后他给坐在桌边的卢涅夫倒了一杯茶客气地问:“我想问问你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愿意留在沃罗涅日方面军还是草原方面军?”
“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肯定会选择沃罗涅日方面军。”卢涅夫不假思索地说:“从这次的会战来看这个方面军将成为我军的主力。如果我们继续留在草原方面军就只能一直被当成预备队使用。”
“军事委员同志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旦会战结束大本营征求我们的意见问我们愿意留在哪个方面军时你大概率会选择瓦图京大将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了?”
“这还用说嘛肯定是选择”卢涅夫的话还**说完立即意识到索科夫这么问肯定是有目地连忙改口问:“司令员同志你不会想留在草原方面军吧?”
索科夫**说话而是陷入了沉思。
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的10月20日沃罗涅日方面军被改编成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而草原方面军则被改编为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上将因为在会战中的突出表现被晋升为大将。
44*2月瓦图京因为负伤无法继续履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由朱可夫元帅暂代。不久第一和第二方面军合并由刚晋升为元帅军衔的科涅夫担任新的司令员。由于两个方面军合并后不久又重新组建了新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因此这次合并在史书上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后世知道的人并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