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面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74、战略对决,万世血仇,苕面窝,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万世血仇 !
“山本君从前线赶回来,就是要针对目前变幻不定的国际政治形势,拿出帝国的应对策略。下面请山本君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平洋上面发生的事情。”
东条英机在内阁议政大厅举行专门研究会,山本五十六奉命赶回。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因为白书杰的出现,太平洋上面的形势出现了极大的变化,所以美国人并没有采用釜底抽薪的手段,山本五十六就还活着。
白书杰曾经也想干掉山本五十六,但是后来经过仔细推演一番,还是放弃了这个卑鄙手段。
因为日本矮矬子里面,铁了心要和美国鬼子大干一场,彻底决出胜负的指挥官,只有山本五十六。
白书杰认为:铁了心要和美国人过不去的家伙,虽然也是自己的敌人,但是这样的敌人暂时还没有取死之道。而是应该保证他尽量活得久一些,给美国鬼子制造更多的麻烦。
各种政治利益博弈的结果,山本五十六已经多活了一年,当然他本人不知! 道罢了。
山本五十六是整个大日本帝国的最后希望所在,这一次被首相东条英机把他紧急召回,就是希望能够指点迷津。
“诸君,国际国内的形势都不容乐观。”山本五十六从来都是直言不讳:“我们的轴心联盟已经崩溃,意大利向美国人投降了,墨索里尼被绞死。如果我们一旦失败,墨索里尼的下场,就是我们的归宿。”
“目前国际上的情况是,美英法联军占领了意大利全境,非洲全部陷落就在眼前。而且所谓的三国盟军正在全力空袭德国的柏林,德国本土已经被战火波及,希特勒元首的日子不好过。”
“苏联方面也是大举进攻:白俄罗斯方面军越过布格河,已经攻进波兰境内。乌克兰方面军的后续部队已经越过第聂伯河,兵锋直指罗马尼亚,黑海周边即将陷落,德国的石油供应一旦被掐断,肯定全面崩溃。”
“我们大日本帝国面临的形势,和德国一模一样,情况同样非常危急。不过,我在这里要告诉诸君:不要仇视白书杰这个人,因为正是他突然拿下台湾岛,才挽救了我们几乎崩溃的局面!”
“不错,白书杰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死敌,我们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诸君要明白:白书杰和我们一样,都是亚洲人,都是黄种人。美国人是什么人?都是异色人种!”
“白书杰弄出一个什么中华义勇军占领台湾,就是为了遏制美国人重新进入亚洲。小泽治三郎中将的第三舰队全军覆没,对我们大日本帝国固然是一个灾难,但是对美国人来说就是更大的灾难。”
“白书杰的海军突然膨胀起来,对我们当然是坏事,但是对美国人、英国人来说就是更大的坏事。白书杰没有立即对关岛动手,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线喘息之机。”
“当然,白书杰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是希望我们和美国人拼一个你死我活,结果自然是鹬蚌相争,他就渔翁得利出来捡便宜,挥手之间一口吃掉我们和美国。”
“美国人正是看穿了白书杰的阴谋伎俩,所以把兵力收缩回去,让我们的联合舰队能够重新完成防御部署。”
“但是诸君请注意:美国人的想法就是希望我们丢了台湾岛,然后一怒之下和白书杰拼个你死我活。到那时,美国人就出来当渔翁捡便宜。”
“由此可知,我们大日本帝国就是一块夹心饼干,白书杰和美国人都想置我们于死地,但又不想自己先动手和我们拼命,让另外一家占了便宜。”
说到这里,山本五十六扭头看了看所有的内阁大臣,然后才沉声说道:“万一,我说的是万一,我们大日本帝国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我宁愿让白书杰占便宜,也绝对要和美国人决一死战。”
“过去六百年以来,欧洲列强在我们亚洲为所欲为,亚洲各国饱受欺凌。我们不愿意这种局面继续下去,这也是我们大日本帝国决定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初衷。”
“正因为如此,如果真有一个亚洲人能够站出来对抗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从而维护亚洲人的利益,哪怕这个人是白书杰,我们心理上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让美英法三国重新主宰亚洲的生死,我首先就不答应!”
“居于这种认识,我认为趁着美国人抱着坐收渔利的幼稚想法的关键时期,集中南亚的全部力量,一举攻下整个印度,把英国人赶进大海里去,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白书杰虽然掐住了我们在南亚的通道,但是拿下了印度之后,我们同样能够建立一个新的能源基地,维持帝国的正常运转。到那时,我们随时可以向非洲进军,重新打出一片天地。”
山本五十六大将的这一番论述,让东条英机频频点头:“诸君,我认为山本君的判断是正确的。白书杰当时在朝鲜弄出一个傀儡鲜于同武,现在故技重施,又在台湾弄出一个中华义勇军。”
“毫无疑问,不管是原来的鲜于同武,还是现在的中华义勇军,那都是白书杰的部队。总是能够找到一个细小的缝隙,让我们大日本皇军经常措手不及的,放眼前全世界也就一个白书杰能够办到。”
“在目前强敌环伺的恶劣形势下,对白书杰绝对不能力敌,而应该想办法智取才是上策。正因为如此,我同意山本君的战略方针:在太平洋僵持,在印缅支那发起最新的、最猛烈的进攻,首先打掉英国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