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见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9章:太孙印玺,大明皇长孙!,执笔见春秋,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元璋的声音在朱英的耳边回荡。
他说的这些就是想告诉朱英作为皇帝不必被律法所约束在他看来武周那般做看似是维护了所谓的王法实则是把自己摆在了王法的下面。
什么是王法?
朱元璋告诉大孙:咱说的话就是王法!
“孙儿明白了。”朱英轻轻点头回道。
这一刻他算是真正的明白了皇帝的权力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大孙如今已经宣布为太孙了按照惯例当是入主东宫不知道大孙是如何想的。”
朱元璋问道。
宣布和册封的概念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已经定下来。
像是之前的朱允炆在朱元璋宣布之后就已经称呼为太孙殿下只差一个册封的仪式。
现在的朱英也是如此。
现在的官员亦或是其他人对于朱英可以有三个称呼长孙殿下太孙殿下虞王殿下。
这些称呼也是有讲究的。
像是在皇家这边可以称呼为长孙殿下。
官员的话需称呼为太孙殿下。
普通百姓则可以用虞王殿下的称呼。
朱英听到说是东宫的消息微微沉吟后摇头道:“爷爷坤宁宫这边孙儿住得挺舒坦了春和宫那边从未去过。”
“听爷爷说小时候孙儿也是在坤宁宫长大所以孙儿便想就在这边住下来。”
朱元璋点点头道:“也好这般咱爷孙俩离得也近既然大孙喜欢就这般住着便好了。”
自从朝会朱英的身份被公布以来。
除了在朝堂上掀起了比较大的风波外似乎就整个京师而言还没那一场折扣活动来得让记忆深刻。
皇宫里的日子似乎也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朱英而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而对于朱英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的手里多了一枚印玺。
这是太子印玺也可称作太孙印玺便就是储君的意思。
储君印玺的权力大小基本上是由皇帝赋予开放多大的权力就能有多大的权力。
各朝各代中太子印玺并不出名象征意义远超实际作用基本上什么都管辖不到。
但在朱英这里这枚印玺几乎相当于半个大明皇帝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所有公文和批准基本上盖上朱英这枚太子印玺都可以即时生效。
甚至包括文武官员三品之下都有直接任免的权力。
三公三孤这些抛开不谈像是六部尚书及左右侍郎这些朱英还没法立即任免外其他往下的都有直接定下的权力。
当然若是朱英真把尚书给拿了亦或是杀了估计朱元璋也顶多是训斥了事若是事出有因哪怕只有一点很小的道理占着那就没啥了。
“爷爷这是要直接给我加担子呀。”
朱英把玩着这枚印玺有些无奈的说道。
对于老爷子传达的意思他已经很清楚了这是让他现在就组建自己的小班底。
而在朝堂上正式宣布他的身份则有利于他接近文臣或者说对文臣的吸纳。
不管官员想要投靠太孙也是非常困难的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门路。
没有门路的情况下他们连见太孙一面的资格都没有哪有什么机会施展自身的才华从而被太孙看重。
只是现在的朱英对于文臣这边尤其是内政方面的兴趣并不大。
内政方面目前对于大明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温饱和土地。
大多数的内政事务也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个转。
只有这两个问题得到大幅度的缓解才能去搞点别的。
不管是经济教育文化普法等方面跟饿着肚子的老白姓谈这些就是扯淡了没有任何的意义。
差不多到了晚膳的时候叶月清回到了坤宁宫里。
对于叶月清现在大致相当于女官的身份但朱英一直没有给他任何的实际上的官职。
如今行走皇宫也是拿着他身上的腰牌。
虽无官职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叶月清往后的可能没人胆敢冒犯。
“殿下至今日申时三刻京师内所有参与活动的店家货物都已经完全销售一空无一存留。”
“而京师城内约莫还有一半的人并没有购置到现在很多人依然聚集在店家门外抱怨着不满。”
“目前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能够再次出现这样的一次活动。”
叶月清缓缓说道。
听完的朱英轻轻点头。
这是他对于大明商业的一个试探。
他发现大明的商业和大明之外的商业相差极大。
大明商业是主要消费人群在中高端这块主要为地主阶级勋贵等大户。
像是很多地主几乎都能到达自给自足的概念。
这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他们所得到的银子钱财并不喜欢到处去花而是在自家挖个地窖藏起来。
因为天灾的缘故几乎所有的地主都会有储备粮的习惯。
家中一直在储备大量的粮食钱财。
除了一些简单的日常所需基本上没有购物的欲望。
商品的本质在于流通。
只有大家都把钱拿出来用商业才能繁荣起来。
所以现在朱英要做的就是刺激市场经济。
在这方面打折就是最好的办法。
贪小便宜本就是天性使然出现目前的情况朱英并没有意外。
“接下来便可大肆收购大明全国的商品进行贩卖其定位还是如我之前所说针对的目标要明确。”
“现如今既然京师这边取得成功那么同样的策略在其他的地方定然也是可以的。”
“尤其是在苏、松地区可以多做几次。”
说到这里朱英有些感叹。
真就是到处都需要钱。
虽然他可以直接找老爷子拿甚至可以直接让宝钞提举司印刷大量宝钞出来。
但这无疑是杀鸡取卵只会让大明宝钞的贬值来得更快一些。
朱英现在做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回购宝钞。同时朱元璋已经下了谕旨到宝钞提举司开始限制宝钞提举司的印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