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路拔剑,鲁西平,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一路拔剑 !
木道人轻轻的摸了一下铜人“……白泽,这铜人在古代可是不折不扣的宝贝,当年金人入侵,劫掠皇宫,王惟一的那件针灸铜人也被劫走,可是引起好大的一场乱子的。不过,从现在看来,他那件也不过如此,怎比得上这铜人铸造的精巧,而且医家的经络穴位和你们练拳的还有些不太一样,这一具也全都改了过来,不管是奇经八脉,还是十二正经都是老道亲手矫正并描绘出来,才叫人根据你的身材体型专门铸造出来的。你在练习的时候,要先注意一下各条经脉的走向,做到心里有数,日后练气也能心中有数。”
“另外,这铜人身上的所有关节都如同真人,可以自有拆卸,一寸铜皮之下,也都有精钢铸造的骨架,一节一节,自成一体,而且胸腹中间也特意留出了空间,安放五脏六腑,有时间你也可以仔细研究一下。练拳练气,日后功夫一深,再要想进上一步,就必须对人体各处有深入的了解。在过去,老道我练功的时候,可是没有这个条件的,想要探明五脏奥妙,就只能把内家功夫练到返观内视的地步不可,否则经脉不明,五脏不清,练来练去只凭观想,效果太差不说,还容易处偏走火。”白泽听着不住点头,练拳的人时间久了基本上都会两手医术应急,或跌打损伤,或接骨正骨,对于人身上的穴位和经络当然不会陌生。
而且武术中也有各种打穴功夫,就是专门对人身上的穴位下手的,虽然未必就有武侠小说里写的那么神奇,但在争斗当中,点穴打穴却的确是相当有用的。
并且人身上大大小小的穴位共计七百二十余处,宛如星罗棋布,遍及周身上下各处,其中就有一些地方是特别重要的,一旦被人打中,依据下手轻重,轻则当场昏迷,重则死于非命。也是历代以来,武者搏杀中经常关照的重点,俗称死穴。
不过打穴这门功夫,单凭自己摸索也全无用处,非要有人详加指点不可,不然人身上穴位狭小,只是一点,就是站在那里让人找,也要根据男女老少,高矮胖瘦来仔细区分,差之毫厘,便起不到半点作用。
更不用说武者交手,千变万化,身法步法快如闪电,想在那么复杂的情形下,弁穴伤人,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何况白泽原来练得铁臂戳脚,鹰爪铁布衫全都是刚猛无比的外家功夫,一招一式,皆有千斤大力,打起人来,也不用费心劳神去找穴位下手,人身上任何一处,被他击中,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所以白泽对拿铜人练习点穴,并不热心,但木道人说的叫他借此来熟悉经脉走向和妾脏六腑的说法,却让他十分赞成。
盖因经络和穴位这些东西,实在都是很“虚无缥缈”的,虽然对于练拳的来说是〖真〗实存在的,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论。各家各派的说法大体相似,却又绝不相同,总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差异,叫人难以自处。
但落到木道人这里,以他的功夫,至少也是内家大成,返观内视之下,五脏六腑,经脉穴位,全都一一显现无遗,经他之手矫正后的,自然更值得相信。现在记得熟了,等日后白泽武道日深,立刻就能省了他大把的功夫和时间。
而这也就是练拳的时候有明白人在一边指点的最大好处,能叫你最大限度的少走弯路。只这一步明经辨穴的功夫,要是没有明师指引,许多人甚至终其一生都迈不过这个坎去。
“袁师一派,拳划自成一家,和当今各派都有极大的不同,只形剑一路的功夫,在当年就有“至妙变化,之称,因其技近乎于道,而流传于兵家。当年袁师一人一剑,行遍天下,更是当世无敌,所以这一路的形剑其实就是袁师未曾披发入山之前所持的剑术,因经常与人斗剑,一招一式都讲究个快、准、稳、狠,哪怕是身在战场,千军万马也能杀个进出来回。
袁公拳剑里所谓,拳就是剑,剑就是拳,其中多有指掌变化,归根结底还是剑术上的功夫,因此拳法这一路,也可称其为“剑拳,………。”木道人说着话,突然往后一退,抬手捏起一个剑指,就一指点在了铜人的胸口膻中穴上,然后身形变化,连连点刺,一双手嗤嗤破空,每一指都隔空一按,整个铜人便顿时发出嗡的一声震响,顺势为之一晃。
再看老道的脚下,始终绯徊在距离铜人的一臂之地内,前后左右,上下高低,只一瞬间就接连点出了三四十处穴位。
“我当年练剑的时候,基础比你还差,为了练习齐眉剑的九势刺法,我只能在山上找了块一人多高的青石,照着我自己的身子化了个轮廓,然后一指头一指头的点刺下去,直到生生的把那人形轮廓从石头上挖下来,刺成和我一般无二,才算收手。”石头坚硬而脆,点刺起来还要兼顾力道刚柔,不能损坏,这比用铜人练剑可是难的多了。木道人能一指头一指头的从一块巨石上点出人形,再刺的和自己模样一般无二,那简真已经是形同雕刻了。
岂不是,一双手十根指头,根根都如同刀斧刻刀一样了。
这种练法简直能人所不能,说出去只怕也没人会相信的。
不过,白泽听了倒是不算惊讶,在他看来木道人能有现在的功夫,超凡入圣,年轻时候练功肯定也是下了绝大的苦功的。
要想人前显圣,必定人后受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