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个哩嗝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七九章 周建华,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楞个哩嗝楞,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算去了他要面子,真不在意别人看法,那他自己寻思着也闹心呐。说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是当爹的怎么可能不想呢。再说了,那曾经的别人的媳妇,别人的儿子,见天的在眼巴前晃悠,搁谁他能不寻思。
当然,都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他能咋地?即使有偏向,也是有度的。到后来,他已经老了,不给儿女添麻烦,那就是最好。哪里还有乱七八糟的想法,也就那么地了。
真说起来,周志刚这个爹当的,在同时期的华夏大地上,在无数的城里城外,都是够用的,不错了。
“这老东西,真有意思,说着不生气,说着想开了,你们看看他这信写的,好像谁听不出来他那么大的怨气似的。”听过老儿子念的信,李素华给郑娟碗里夹了一块肉:“娟儿,这老东西就那驴脾气,你不要多想啊。虽然他说话不好听,但那是埋怨秉昆说的太晚,太突然了。这事儿啊,现在算是解决了,你就踏踏实实的跟秉昆过日子吧。”
感受到桌下大腿上的温暖,郑娟转头看着咧嘴傻笑的周秉昆:“妈,是你想多了,我从头到尾就没想过那些乱七八糟的,你就放心吧。”
“我爸跟小孩儿似的,还写信不提名。”周秉昆摇了摇头,笑呵呵的在桌子上齐了筷子:“不说了,吃饭吃饭,干一天活这给我累的,可得多吃点儿。”
李素华嘱咐道:“一会儿吃完饭,给你爸回个信。”
“放心吧,妈,我爸能同意就行,我不跟他一般见识,吃完饭我就给他写回信。”周秉昆笑道:“妈,哥,谢谢你们啊。”
“你这孩子,我是你妈,他是你哥,你还跟这瞎谢个什么玩意儿?赶紧吃法。”
“可不嘛,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这一谢吧,给我说的好像不是这家里人似的。”
“是吧?”李素华象征性的打了老儿子一巴掌:“看你挺大个人了,事儿不会办,话不会说的,快让妈省省心吧。”
王言接话道:“大姨,那你可就想差了。”
“咋的呢?”
“郑娟再有俩月就要生孩子了,到时候不还是你操心呐。还有大哥、二姐那边,到时候也生孩子。尤其是那个冯化成,他那边也没人了,以后不都是你的活嘛。”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哎呀,这辈子就是劳碌命。还有你,小言,给你介绍不少了,不是人家看不上你,就是你看不上人家。你也上点心,抓点儿紧,趁着我着身子骨还行,多帮你们带带孩子。”
李素华脑子里过着一群小崽子围绕的画面,美滋滋的说道:“秉昆,吃完饭,给你哥你姐他们也都写封信,把你爸的态度告诉他们一声,省的他们惦记着。顺便再问问,他们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啊?你姐比你大两岁,你哥比你姐大两岁,你说他们都这么大岁数了,咋也不着急呢?”
……
周志刚毕竟是一家之主,他点头同意了周秉昆跟郑娟的事,这是算事彻底结束。郑娟跟周秉昆两个,还有后边的郑母以及郑光明,也算事彻底安下了心。
不过周秉昆虽然面上咧着嘴傻笑,但他的心情恰恰相反。想也正常,亲爹跟他置气的,正是他没做过的事,要说都是他干的,事情真的如同他编的故事一样,他能乐的一蹦三尺高。但命运,就是这么无常,男女间的情爱,就是这么无法左右。
当然,这些事他不会跟任何人说,只会默默的憋在心里。他既然选择了,那就该受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周秉昆的日子也安生了下来,每天上班下班,陪郑娟,跟她一起期待着孩子的降临。李素华不织毛衣了,改成了给大孙子做衣服,一天天哼着小调笑呵呵的,开心着呢。
外面当然不可能没有流言,但没有人傻到当面说,所以他们也就当不知道了。过自己的日子,别人爱咋说咋说。
至于王言,他就更无所谓了。到了市一院,考虑到他的医术水平,工资直接给开到了三十五块。并且在他治好了一院中,几个领导的小毛病后,获分了一套家属楼两室的砖混楼房。人才,什么时候都可以获得优待。尽管等着分房的人一大堆,难免有怨言,但确实说不出什么,毕竟实力在那的。
医护人员,更能明白一个医术高超的人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虽然总是叨叨着什么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但治病有先后,就这么简单。这无关其他,只是人性,是人情世故。自从王言到了市一院任职,这个医生,那个主任的,一顿给他安排提前看病的。这还不算其他市里、省里的,那些手中有点儿权力的人安排的,他挺忙。
不过虽然分了房子,但是他也仅是找人打了一些家具搬进去,却没有住在那里,还是会回到老周家住。只偶尔太忙了,才会在那里休息。这个消息传到周志刚那里,给周志刚高兴够呛,写了老长的信勉励他好好干,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从老周家到市一院,单程大概是四公里,来回是八公里,他溜达不过来,所以还是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代步。
在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插曲只有老周家的事,他的生活从来稳定。这时代又没他大展拳脚的机会,也就是每天老老实实的拿着死工资给人看病,感受人世间的悲欢。
他上午坐诊,下午用他的一些手段给病人治疗,当然中间还带着几个跟他差不多年岁的中医学徒。这是很正常的,也是他该做的。带徒弟他是带不了许多的,不是他的精力不够,是他的身边就那么多位置,是有限的。他打算写本书,传播一下他的医术,他的理念。中医存废之争,建国以来就没消停过,他要插旗立个山头。
当然人生大事他也没有忘记,即使他忘记了,李素华也不会忘记。事实上从他来到现在,基本上就没消停过,已经相了许多亲。
以前他在光字片的卫生所,一个月二十块钱,虽说条件也不差,但也没说多好,所以那会儿他相亲还是差点儿意思的。后来他的神医名头传出去,质量上来了一些。当他调到市一院,尤其还分了房子后,那就更好了,渠道也更上了一层。
之前都是李素华那边,或者是光字片的人来找,后来则是有了市一院中的同事领导,还有其他的一些有眼光的官员介绍,现在他王老中医是非常有市场的……
兜兜转转,时间来到了六月下,怀胎九个多月的郑娟迎来了生产。地方当然是在市一院,王言给安排的,提前住进来待产。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时间,孩子成功诞生。不论郑娟的生产过程有多艰辛,结果是早都注定的,是个男孩。
李素华稀罕的不得了,说着哪哪像老儿子,哪哪像郑娟。单凭人说,总是能些许的找到那么一丢丢共同之处的。
周秉昆想要王言这个全家最有文化的人取名的,但是王言摇头拒绝了,让他给亲爹周志刚写信要名字。
周志刚也硬,虽然不像原剧中后来的那般,爷俩谁也不给谁写信,但也挺有意思。周秉昆写信上瘾,决心耍无赖耍到底,定时定点一周一封的往外寄,从李素华说到郑娟,再到王言,还有郑母以及郑光明的情况。反正是没话找话,就照着两张纸写。周志刚那边同样定时定点,一个月两封的往回来,就是那信的抬头,从来没有周秉昆。
面对给下一代取名的重任,周志刚的信回的慢了一些。但很巧合的是,在孩子满月的当天,收到了他的回信。从吉春,到山城周志刚的所在地,邮政系统的邮寄时间差不多是十天左右。这中间空出来的十天,也就可以想到为了给大孙子取名,周志刚有多认真。
这一次的回信,他的抬头写了‘秉昆’,给孩子取名‘周建华’。老周家的家族现在也散了,要不然该是按照原本的字辈取名的。这个名字也还不错,建设中华么,很有时代特色,同时也寄托了长辈对小辈的美好希望,挺好。周秉昆觉得也还好,反正亲爹取的,不好也得好了。
在取名的同时,信中也写了周志刚对老儿子的叮嘱,那老长的信,是周志刚半辈子的人生积累,是对老儿子的谆谆教诲。
那信没有华丽感人的词藻,只是一个老父亲的平静诉说。但那天,周秉昆破防了,哇哇大哭,像个孩子。
他以前总是会觉得,爹妈对大哥、二姐的关爱比对他多。但是亲爹的那封信,让他感受到了如山般厚重的父爱。
但这并不是他嚎啕大哭的理由,他哭的仍然是心中的那一份对父母欺骗的愧疚。他从来知道亲爹的脾气,但越是知道,他才越是愧疚。
李素华不懂其中关键,只是哭笑不得的说着傻孩子,并安慰着他。只有郑娟、王言懂真相,前者陪着他哭,后者只微笑的看着……
周秉义跟周蓉当然也收到了这个消息,因为距离的关系,他们邮了一些生孩子之后能用到的东西,还附了一些钱过来,以表心意。
那个月,水自流送来的钱,是一百块,言说给孩子的。王言当然照单全收,真要给孩子,这些哪里够。但不要白不要,很多时候,没必要跟钱过不去。
有了孩子,老周家每天都十分热闹。尤其李素华,她最高兴,稀罕的不得了,每天早上必做的事是,问神医大外甥,自己的孙子怎么样……
如此,时间来到了八月中,经过半年时间,王言终于看到了不错的姑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