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云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六十六章 淮军初现(一),新列强时代,排云掌,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曾国藩身为新任两江总督,有义务也有责任保护两江乡绅的人参安全。
说起老曾很有些让吴可不耻,尼玛的你一两江总督不坐镇总督衙门统调全局,反而揪着太平军盘踞的安庆不放,甚至还不辞劳苦的亲临前线指挥,这种对功劳誓不放手的执着精神实在让人说不出话。
再说钱鼎铭到达安庆,对着曾国藩声泪俱下,说上海士绅们渴盼曾帅,犹如久旱之地盼甘霖。钱鼎铭哀求曾帅早早派兵弹压苏南,以解上海士绅之危。
继而,钱鼎铭又掏出一封信。信是苏州名人、李鸿章的同年进士冯桂芬写的。冯桂芬在信中称,上海是江南的膏腴之地,商业发达。在那里,每月可筹到银饷60万两以上,这对正缺少银子的湘军来说,可算是最大的诱惑了。
当然,这一诱惑对“长毛”也同样存在,谁不想咬走一块肥肉?
另外,钱鼎铭还通过其父钱宝琛与曾国藩、李鸿章之父李文安是同年进士的关系,走后门套近乎,劝说二人及早东援。
面对这种形势,曾国藩感到颇为棘手。上海确实是南方军事和经济重镇。
按理说,他作为两江总督应全力支援。但上海距安庆千里迢迢,兵派少了,无济于事;派多了,湘军也没那么大实力。
更为麻烦的是,万一大本营安庆出现险情,即便是往回调兵,又谈何容易!
再说,当时驻扎在安庆的湘军并非实力雄厚,派兵去上海,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对于整个战局是没有一点好处的。
况且,太平军总部已设立在邻近的南京,南京与上海孰重孰轻,曾国藩比谁都清楚。
老实说,他原本还准备抽调两江清军加入安庆围攻战中。怎么说两江清军之前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能奖将金陵太平军主力压制成那副德性,换做是湘军他也没这个底气。
可是没想到两江清军堕落得如此之快,他才接手了两江总督衙门多长时间,两江清的实力便已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下滑?
这时,他真有些佩服前任那位出身不高的吴大总督,能把两江清军那帮油滑家伙整成那副摸样,可惜到了他手上却不能继续下去。
湘军虽强,可没到乡勇队那种蛮横霸道的地步,而且乡勇队本就是两江清军中的一员,前任吴可更是威名赫赫的两江名将,那些油滑的两江清军老油条还真不一定敢在他跟前放肆。
可是放在曾国藩身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正在曾国藩感到左右为难之际,朝廷催促曾国藩发兵增援苏州和上海的指令到了,这就由不得曾国藩再犹豫了。
他知道,这已不仅仅是上海士绅们的邀请和求援,而是来自朝廷的命令了。派谁去合适?曾国藩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胞弟曾国荃。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九弟,人称曾九,乃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
1856年,他在湖南老家招募乡勇3000人赴江西吉安,援助哥哥曾国藩镇压太平军。该乡勇组织称“吉字营”,成为曾氏湘军的嫡系。在以后几年的征战中,曾国荃战功赫赫:在1857年底,曾国荃在江西吉安击退前来增援的太平军劲旅石达开部;1858年,攻陷吉安,升任知府;1859年,占领景德镇,火烧全城,升为道员;1860年,围攻安庆,屡屡击败太平军。
朝廷指令曾国藩派兵东援时,曾国荃正积极备战,准备沿江而下进攻南京。如果拔掉太平军的这一老巢,当然是头等军功,因此,曾国荃对东征上海并无兴趣。
见老弟不情愿,曾国藩也不勉强,他第二个想到的就是他手下的宿将、也是他的同乡陈士杰。
陈士杰29岁时通过拔贡,被选职为户部七品官。咸丰元年(1851)丁父之忧,回到老家,旋即投入老家镇压农民起义的斗争,成为镇压团丁的首领。
咸丰三年,加入曾国藩湘军。以后,一直率领乡勇平定家乡的各种农民起义。陈士杰平素以办事稳健、有谋而得到曾国藩的信任。
直到这时,曾国藩还没想过要李鸿章出面组织人马支援苏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